背景工作是较为独立的环节,和原画部分几乎是完全分开绘制的,由原画师绘制画面中运动的人或物,而基本静止的动画背景由专门的背景画师负责。 在制作流程中,背景和原画基本是平行进行的,为了提高效率,一些远景画面在动画前期的场景设定完成后就可以开始。 因为主创人员一般不会构想背景的细节,只要求背景符合角色所处环境、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即可,所以分镜和设定稿中背景大多非常潦草,从而给予了背景画师较大的自由度。 当然,背景和原画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在一些人物和背景产生互动的镜头里,背景画师和原画师之间会有一些配合,对细节的要求也会较高。 如果出现背景和人物错位的情况,一般会修改工作量较小的背景。比如下图是两位没有特殊力量的普通高中生,因为背景和人物角度不协调,造成了男生悬浮在空中的错觉,如果动画中出现这样的错位,一般会修正背景的角度和细节,不改动原画。 背景与原画分开绘制的制作方法,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是常识,但是对于早期的动画人,却是费了一番功夫才确立的最佳方案。 世界上的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是在年(电影出现10年后)出现的,这是一部使用黑板和粉笔边画边拍完成的作品。那时的动画为了减少工作量,并没有绘制背景。 年,更接近我们对动画认知的作品《恐龙葛蒂》诞生了。作者为了制作这部5分钟的作品,绘制了几千幅17乘22厘米的画(每一幅都包含静止的背景部分),且创造了关键格动画的“麦凯拆分系统”(即先绘制关键帧,然后再绘制中间帧)。 因为制作过程太过辛苦,作者觉得没有人会与他做相同的事,所以公开了相关技术,并且表示:“欢迎任何想要为一百英寸胶片做几千幅绘画的傻瓜加入俱乐部。” 年,颠覆动画制作模式的透明赛璐璐片终于被发明出来。赛璐璐片也称明片,是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透明度强的薄片。动画制作者把活动的形象画在赛璐璐片上,然后再与静止的背景叠放在一起进行逐格拍摄。 角色和背景可以分开绘制的制作方法很快被广泛采用,结束了每一帧动画都必须将变化的角色形象和不变的背景一起画一遍的繁重工序,为动画影片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 所以,除了动画早期的少量作品,动画片中的背景和角色都是分开绘制的,原画师独立演绎角色的行为,背景画师再与之配合。这样的制作模式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动画与真人影视作品的不同。 以上就是动画背景的相关内容啦! 如果有你想知道、小编又没有说到的细节 可以评论告诉我们 一定会在后续推文中补充完整哟~ 期待你的提问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9187.html |